湿地监测 意外收获——哈尔滨湿地研究院赴古大湖和天湖国家湿地公园野外工作纪实

18-05-29 08:45 丛雪 点击:

    2018年5月25~27日,哈尔滨湿地研究院孟博、史传奇博士和马德滨教授等一行8人组成的项目组赴黑龙江省安达市古大湖国家湿地公园和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天湖国家湿地公园开展了湿地生态环境与资源本底监测调查。
    项目组主要开展了两个国家湿地公园内植物、鸟类、鱼类、浮游生物、底栖动物、兽类的种类和分布调查,以及湿地公园水环境、土壤环境、空气环境和噪声环境质量监测。根据湿地公园的实际情况,对各类监测对象分别设置了3~5处采样点和监测带。
    5月25日,在古大湖国家湿地公园植物多样性调查中发现,本区以盐碱性草原为主,植被属蒙古植物区系,常见羊草群系、星星草群系、碱蓬群系及芦苇群系等。区域内物种的种类虽然不多,但数量极大,且绝大多数物种富含纤维,亦可作为牧草,具有较高的生态及经济价值。在空气环境质量和噪声环境质量监测中发现,各监测点数据指标相比去年有所好转,标志着湿地生态环境质量在逐步提升。
    5月26日,在天湖国家湿地公园调查中,项目组在天湖北侧芦苇沼泽带发现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世界濒危物种东方白鹳7只,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白琵鹭30余只,此规模活动种群的发现在天湖国家湿地公园尚属首次,为本次野外工作的意外收获。东方白鹳全球数量不足2500只,国内繁殖种群多集中于黑龙江洪河保护区及密山兴凯湖保护区为代表的三江平原一带;白琵鹭生性敏感,胆小怕人,对活动生境要求极高。项目组李国富老师推测在天湖附近极可能有上述鸟类的繁殖巢,将在后续调查中进一步加以验证。这些突破性发现,充分反映了天湖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良好,人为干扰较小,已逐渐成为适宜的鸟类栖息地。
    此次调查监测活动历时近三天,不断有新的发现和成果产生,丰富和完善了我省的生态基因库建设;同时充分体现出湿地本底监测对湿地保护的重要意义,为古大湖国家湿地公园和天湖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调查拍摄的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

           

      调查拍摄的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

           

      调查拍摄的反嘴鹬Recurvirostra avosetta

       

     湿地动植物掠影

       

     湿地监测样本采样

       

      湿地空气、噪声及水环境质量监测 

 

哈尔滨湿地研究院

地理与旅游学院

2018529

 

 

 

 

 

 

 

 

 

 

 

 

 

 

 

   

   

 

   

   

 

 

 

   

 

 

 

上一条:哈尔滨湿地研究院组织召开省内三项项目评审及论证会 下一条:哈尔滨湿地研究院赴呼兰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野外工作纪实

关闭

Copyright ? 开云官方注册-开云(中国)

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中兴大道109号

邮编:15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