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开云官方注册-开云(中国)校长、哈尔滨湿地研究院院长胡宝忠教授和地理与旅游学院院长、哈尔滨湿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于少鹏教授等一行10人组成的科研项目组,赴黑龙江呼兰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进行湿地生态环境与资源本底监测调查。
项目组对自然保护区进行了详细研究,规划设置了空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噪声环境质量监测采样点各3处,湿地动、植物监测带各3条,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及底栖动物采样点各4处。项目组在高等植物多样性调查过程中,发现保护区内分布多种具有重要生态价值及保护意义的物种,如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 Fisch. ex Ledeb.)、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野大豆(Glycine soja Sieb. et Zucc.)等。在湿地鱼类多样性调查中,项目组走访了多位渔民,对渔获物进行记录,重点分析了近年来研究区鱼类的变化情况。项目组成员分工明确,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历时近12小时,顺利地完成了本次野外工作。并根据监测情况重点确定了夏季研究区鸟类多样性调查、无人机监测等野外工作的实施计划。
黑龙江呼兰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资源本底调查及生态恢复项目是哈尔滨湿地研究院2018年开展的诸多地方服务项目之一。哈尔滨湿地研究院近两年承担了十余项横向项目研究,除实验室内大量数据整理分析工作外,各季节野外监测、调查工作亦十分繁重。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湿地研究院各项目组成员利用节假日时间赴野外工作已成为家常便饭。面对野外各种复杂作业环境,项目组成员在踏实敬业作风的引领下,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圆满地完成了每次监测任务。目前,哈尔滨湿地研究院在学术委员会省内外专家协助下,在湿地生态、资源本底监测调查、生态恢复等方面,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方案和体系,为我省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工作做出了应有贡献;同时充分展示了各专业协同的湿地研究特色,为我校与其他高校及科研单位的学术交流搭建了广阔的平台。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7】61号文件明确提出支持哈尔滨湿地研究院等湿地科研创新领域。
胡宝忠校长对本次野外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提出哈尔滨湿地研究院科研工作的宗旨就是要服务地方,同时以科研反哺教学,构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平台。
规划野外监测路线及采样点
底栖动物调查
高等植物调查
浮游植物和水质采样
动植物调查掠影
哈尔滨湿地研究院
地理与旅游学院
2018.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