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我院学生工作有序开展,积极发挥学生党员、共青团员与学生的纽带作用,营造优良学风,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观和价值观。11月12日下午,外国语学院学工办组织身边的榜样学习经验交流会,邀请俄语1班“60后”大一新生郭海燕同学分享她的学习成长经历,2020级全体学生参加此次活动。

郭海燕同学围绕“学习”和“成长”两大方面,从“尊师重道”、“专业学习”、“社会经历”、“重视‘自己’”、“青春奋斗”等五部分展开交流分享,站在“过来人”的角度,结合经验丰富的人生阅历、探索求知的学习经验、不甘落后的奋斗经历,向2020级学生讲述“自己”和“大学”的故事。
她首先提到,“尊师重道是作为青年学生的本分”,用古人读书前要沐浴更衣的典例表述了,“尊师”是品德,“重道”是素质的核心概念,阐发了“新时代青年学子要学会尊重知识”的人生态度。她向大家分享道,各个学科都有不同的特点,也拥有着不同的规律,不论学习英语或俄语,都是我们学习母语外的另一种语言,都在掌握一种交流的工具,这需要提高我们听、说、读、写、译的专业能力,要做到敢说、会说,通过大量的训练和实践提高应用语言的能力。
关于“如何学习这门语言”,她讲道,语言承载着文化,是一个国家、社会、民族的载体,作为外语人,我们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更要深入地去了解他国文化,但同时也要充分发扬我们自己的文化,所谓“学好外国语,做好中国人”,我们要将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相结合,打好外语基础,传播中国价值,真正地学会并掌握“跨文化交际”的深刻奥义,要在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渐渐体会并学会尊重不同文化之间所存在的差异,同时她嘱咐外语青年们千万别钻“牛角尖”,要学会尊重这门学科的学习规律,学会先融合、再发展、后促进。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她用这句经典名言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向同学们分享了她探索求知之路上所经历的挫折和选择。她提到尽管父母为她作出读中专的选择,但她依然扎扎实实地学习,且当时她所在的学校较重视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这也为她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她用“终身受用”这一词向同学们讲述了学习的重要性。随后,她谈到了1992年她在工业厂的学习经历,那时工厂新进了一批设备,但是由于文化水平不足,所以很多工人都看不懂上面的英文。她因为喜欢学习英语,业余时间翻看小册子自学,通过这种碎片化和摸索式的学习让她渐渐地学会了如何翻译英语。她提到在工业厂下岗之后,一直打工到2019年9月份,在一年的刻苦努力下,最终于2020年9月27日同2020级全体新生一道来到了开云官方注册-开云(中国),成为了外国语学院的一份子。
与其抱怨,不如改变,她鼓励大家要踏实学习专业知识,在合适的年纪做合适的事,要把精力放在如何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人文品格。“学习是世界上最简单的事”,这是她最想要送给青年学生的一句话,这句饱含社会经验和学习感触的亲切寄语,虽简短,却意义满满。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新时代青年唯有奋斗才可将理想变为现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