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彭李实)为进一步提升和加强艺术与设计学院师生的专业技能和知识视野,5月16日,艺术与设计学院先后邀请新华社高级记者王颂、河南省艺术摄影学会主席姜健进行摄影系列讲座活动,活动由摄影专业主任刘亚夫主持,摄影、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师生参加。

上午,王颂以《历史能记住的都是细节》为题在四号教学楼4201室进行宣讲。王颂,1956年5月8日出生于北京。1985年至1991年在郑州晚报任摄影记者,摄影组长,1991年至2016年在新华社河南分社历任摄影记者、摄影部主任、图片总监,新华社高级记者。《围歼》等4幅(组)新闻照片分获年度中国新闻奖、5幅(组)入选共和国50年新闻摄影作品选、共和国60年新闻摄影作品选和改革开放40年摄影作品选(展),与他人合著有《体育摄影三十六计》(上、下册)。王颂在40多年的专业摄影生涯中,勤奋耕耘,用手中的相机为历史留存了大量的珍贵影像,见证了祖国大地改革开放以来的变迁,其作品具有强烈的示范性与标杆意义,既实践了摄影艺术的行为,又实践了摄影行为的艺术。

讲座中,王颂老师从不同的理念与角度,以个人的实践、技巧及感悟,通过一张张精彩图片展示,一组组新旧图片对比,与大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使广大师生受益匪浅。

下午,在四号教学楼4303,河南省艺术摄影学会主席姜健以《我的摄影之路》为题进行宣讲。姜健现任河南省艺术摄影学会主席、北京时光空间画廊艺术总监。其系列肖像代表作《场景》《主人》《孤儿档案》《筑城者》,先后于美国、澳大利亚及欧洲各地的画廊、美术馆、博物馆和摄影节举办展览。并被中国美术馆、法国文化部国家艺术中心(CNAP)、澳大利亚白兔当代艺术馆、西班牙瓦伦西亚现代艺术博物馆等国内外重要艺术机构收藏。

姜健老师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围绕“我的摄影之路”,向大家诠释了摄影是时间的艺术、记录的艺术。姜健老师以PPT的形式分享了自己的作品,向大家传达摄影的意义。他说,我的摄影之路是由历史和时间的脉络支撑的,我正好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社会进程。真正优秀的摄影作品,在面对社会和历史时,要产生两个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一是记忆,二是启迪。“只有记录我们共同的生活,摄影的意义才真正存在”。

摄影专业的同学们在参加本次系列讲座活动后表示,通过参加本次讲座,拓宽了视野,找到了新的创作思路,对职业生涯与规划有了更明晰的认知。
编辑:李晓欢 审核: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