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院何延宏事迹
我从1996年参加工作至今,18年的教学经历,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没有感人泪下的故事,有的只是在平凡的岗位上从事着平凡的工作。
一、爱岗敬业,享受工作
大学毕业,我选择了自己喜爱的教师职业。当时,作为刚刚走上讲台的年轻老师,我知识积累不够,教学经验不丰富,但是我有着年轻人的热情和执着。为了上好每一堂课,我查找了许多资料,从各种不同版本的教材到行业最新论文,认真备课,做到把最前沿的设计理论和最先进的施工技术呈现给学生。同时,又利用年轻优势,真心和学生做朋友,关心他们的生活,让学生喜欢上我,进而喜欢我的课,喜欢我们的专业。
做好教师只有爱岗敬业精神是不够的。想要轻松驾驭课堂,做到融会贯通,就必须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工程经验。因此,在工作之余,我坚持学习新的行业规范,新的理论,不断丰富自己,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用渊博的专业知识引领学生,用无限的激情去感染学生,让学生爱上自己的这门课,爱上自己的专业。付出总有收获,在2013年,我取得了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资质证书,增加了我实际参与工程设计咨询的机会,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增加了更多的实践经验。
二、关注学生,教书育人
教师不仅要注重教书,更应关注育人。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2007级有一名学生比较自卑,每次看到他在走廊走路,总是低着头靠墙边走。我就主动和他打招呼,慢慢的他对我产生了信任,主动来找我谈心。原来他家庭条件困难,在老师同学面前感到自卑,既想通过考研提高学历找到自信,又担心支付不起学费,心理上很是纠结。考虑到他较强的自尊心,我就介绍他假期去施工企业打工,用专业知识赚取学费。在打工期间他任劳任怨,工作做得很好,找到了自信的同时,也获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得到施工企业的青睐,毕业后直接去了中铁集团,在沈阳工作,自毕业后不忘母校培养,节假日都会打电话问候,工作中遇到问题、升值、涨工资都会第一时间告诉我。
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在他们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学生的一句感谢,让我感到老师的伟大,会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同时也为自己的职业感到骄傲和自豪!
三、团队力量,助我成长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团队的支持,工作需要互相支持,团结合作。在18年的教学经历中,我时刻感受着团队的力量。
工作之初,我和团队去北京联系施工企业及在建项目。挤公交、搭地铁,一家家施工企业洽谈,并到施工现场落实一个个具体项目。在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下,不仅落实了当年的实习项目,还和中建总公司达成了建立长期实习基地的协议。后来我们的学生才能够进入到鸟巢、水立方、国家大剧院等一系列大型项目施工现场,近距离感受专业知识的深奥,行业的伟大。此后十几年的北京实习,我作为带队教师之一,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个中艰辛只有经历过才能体会到。但是想到学生的收获,听到学生的感谢,我们虽然辛苦,也觉得幸福。
2012年为了开拓新的实习市场,我和土木系同事常继峰、王琼两位老师去了大连。大早上刚下火车,安顿好住宿后,就马上乘公交车沿途观察,不是欣赏风景,而是寻找施工项目,见到好的项目就下车,进施工现场找负责人,谈我们的来意,很多项目以施工安全问题拒绝了我们的实习请求。但是我们不气馁,继续找,终于有项目经理被我们的敬业精神所感动,接纳了我们。因此我们带领学生成功的参观了“东北第一高楼”——大连中心·裕景,大连最大的路桥施工项目,中国十大豪宅之“星海湾一号”等在建项目。我也再一次感受到了团队的伟大。
为了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我和土木系其他老师一起带领学生参加了黑龙江省结构创新大赛,每一次比赛,教师们都付出了许多辛苦,加班加点陪着学生进行结构选型,模型制作,加载实验,分析计算,整理计算书。在指导教师团队努力下,我校参赛队2007年、2008年、2009年连续三届获得大赛一等奖;2009年获得团体一等奖,并先后代表黑龙江省参加东北四省联赛,国家结构设计竞赛大赛。
在指导学生过程中,指导教师共同研究、探讨。认真完成每个人的任务,为了学生不计个人得失。曾几何时加班指导学生、熬夜整理计算书、冒雨为学生购买大赛用品。在这个过程中,我从其他老师身上学到了坚忍不拔、默默奉献的精神。
从业18年,我从一个毫无教学经验的年轻教师成长为专业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获得过学校三育人先进个人、取得多项教学成果奖。工作是我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书、育人、奉献,我在其中体会到了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