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丹)中国高考是公认的世界上最难的考试之一,高考生难,在收紧招生政策下的高考生更难,在收紧招生政策下又对标国内顶尖高校的高考生更是难上加难!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即使你能力卓越,成绩优异,想要考上中国最高学府也需要满满的运气和对高考相关政策的熟悉与了解。
我们的高中生们,除了高考别无选择了吗?这是很多高中家长和部分提前为孩子进行学涯规划的初中生家长们迫切想要了解的问题。
最近备受家长圈热议的:“高考与留学两不误”新模式,可以了解一下。一手备战高考,一手准备出国留学考试——正在成为龙江教育新思路。双轨并行的学习模式,可进可退,费用适中、友好,性价比高,为孩子未来升学多增加了一个优质的渠道与路径。
教育就是信息差!现在的家长越来越意识到,新时代的孩子们需要“扎实学科+素质培养+国际化视野”的教育模式,开展全人教育,身心健全,在基础教育阶段均衡发展才更重要。高考和A-level同时准备,高中正常读,同时兼顾学习A-level英国高中课程。对于还在观望高考能考到什么学校,没有坚定出国信心,但是希望拥有更多选择机会,跳脱框架束缚的家长们来说,这是给学生配备的一份双保险,值得认真考虑。这个理念,正在被越来越多家长所了解与选择。
A-level与高考可以成为最佳“搭档”
A-level课程是英国本土高中课程,也是英国学生的大学入学考试课程,就像我们的高考一样。A-level自由度高,选择余地大,包含文科、商科、经济、语言、理科等70多门课程,对于有些偏科的同学非常友好,可根据自己的优势选择3~4门课程,扬长避短,凸显自己的优势。同时,A-level只需学习3个科目就可以申请大学,与高考知识重合度很高,知识面更广,用英文教学和答题,但是难度相对于高考低,所以越来越多学生正在考虑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一个留学的学习升学新赛道和新选择。
再来说说国际教育价值观:国外名校看重成绩,但不“唯成绩论”,宽入严出者居多,只要成绩达到A/A*,而学习背景和综合能力很强,就有机会获得全球TOP100优质高校的青睐。高考录取分数线是根据当年招生计划和考生成绩,依据人数来划定,名校录取难度还是比较高的。
“高考、留学两不误”模式中,学生学习需要克服的最大难题主要集中在时间、思维方式、语言三个难关。
首先,选择此学习模式的学生大多是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比较自信的,在校成绩比较好,不过由于同时学习两种课程,在校要兼顾校本课程,课余时间要学习A-level,有些同学可能要同时准备高考和A-level大考,时间压力较大,需要学会科学、合理安排时间,具有较强的时间统筹与规划能力。
二是思维方式,A-level与高考是两种考试思维,需要熟悉国际课程的考法题型。偏重计算的理科,是中国学生容易得分的科目,不过A-level理科试题更注重推理和分析,与高考答题思路有所不同。人文学科对语言要求很高,而且与我们有很大的文化差异,不同于传统文科死记硬背就能得高分,A-level人文学科非常注重写作、分析、研究方法,而且大纲的知识点十分庞杂,要求学生有兴趣、有毅力、有方法。
第三个就是语言关,同样的问题用中文问可能你很容易回答上来,然而用英文可能读不懂题、读懂了不知道问什么、知道问什么不知如何回答。英文学习在某种程度上更是一种思维习惯和表达方式的转变,准备出国留学的同学,语言是必须要过的一关。
如何规划高考和A-level学习?
选择“双模式”学习的学生如何规划考试和升学呢?这是学生和家长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下面我们以2022.9-10月入学A-level的高二学生为例:
学习及考试计划

升学规划时间轴

这是一个完整的结合高考学习与备考A-level的两年直升课程时间规划(仅供参考),有能力的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当压缩学时时间,尽快考出A-level并申请全球名校,争取早日出国。
高考、留学双保险模式,既不耽误高考学习,又拓展了A-level国际课程的升学路径,同时与高考学习相互呼应,拿到世界名校的offer并不是梦。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来说,不放弃传统高考的同时,又增加了进入牛剑等世界顶尖名校的机会,是一个“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案。
“双模式”下的留学课程辅导、培训应该怎样选择呢?家长在为学生进行专业课程资源选择上,务必遵循以下原则:优质的师资,丰富的教学经验,科学合理的规划,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着眼全人教育、生涯规划和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并重,专业选择与未来就业方向相挂钩。专业的教学师资团队会根据学生升学目标、学校上课时间、学生个人特点,为学生灵活规划课程、量身定制学习培训方案。
开云官方注册-开云(中国)继续教育学院国际课程培训中心——助力孩子成就美好未来。A-level寒假集训班:雅思基础与提分班、艺术基础素养与提升班,火热报名中,欢迎咨询了解。
咨询电话:13945679795刘老师,微信同步
地址:开云官方注册-开云(中国)继续教育学院(哈尔滨市南岗区中兴大道74号)
继续教育中心(学院)
1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