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彤)为深化学风建设内涵,营造勤学善思、明辨笃行的校园文化氛围,地理与旅游学院于2025年3月26日至4月18日举办“治学修身,教会学成”学风建设主题辩论赛。活动历经赛前培训、初赛选拔、决赛争锋三个阶段,吸引了全院8支队伍参与,通过思想碰撞与言语交锋,引导学子深刻领悟学风建设意义,锤炼思辨能力,展现青春风采。
赛前培训夯基础 以学促思明方向
学院高度重视辩论赛的思想引领作用,赛前邀请往届优秀辩手开展专题培训,围绕“学风建设与青年责任”“辩论逻辑与表达技巧”等主题进行系统讲解。通过案例分析、模拟辩论等形式,帮助参赛选手深入理解“治学修身”的实践路径,掌握立论、质询、总结的核心方法。选手们表示,培训不仅提升了辩论技巧,更启发了对严谨治学、修身立德的思考,为后续比赛奠定了扎实基础。


初赛交锋展锋芒 思辨激荡学风魂
初赛阶段,各参赛队伍围绕“大学生活,顺境还是逆境更有利于成长”和“过程和结果哪一个更能体现青年人奋斗的价值”等辩题展开激烈交锋。辩手们立足学风主题,结合学科特色与社会热点,以逻辑缜密的立论、犀利精准的质询和富有感染力的总结,呈现了一场场思辨盛宴。评委老师从论点深度、论证逻辑和团队协作等多维度点评,强调“辩论的真谛在于求真,学风的本质在于力行”,鼓励学子将思辨精神融入日常学习实践。


巅峰对决启新思 以辩聚力共成长
经过层层选拔,共有两支队伍晋级决赛。决赛现场,正反双方围绕“‘内卷’”环境下,大学生更应注重竞争意识还是合作精神”这一核心辩题展开深度探讨。正方立足现实困境,提出“竞争意识是突破内卷桎梏的利刃”,通过分析教育资源分配、就业市场现状等数据,强调良性竞争能激发个人潜能、推动社会进步;反方则针锋相对,以“合作精神是破解内卷迷局的关键”破题,结合学科交叉创新、团队科研案例,论证合作能打破零和博弈、实现资源整合与优势互补。双方辩手引经据典,从“鲶鱼效应”到“共生理论”,从“学术内耗”到“协同育人”,在攻守交锋中层层拆解“内卷”本质。双方辩手妙语连珠,既有理论高度,又贴近学生实际,引发观众对学风内涵的共鸣与反思。最终,正方代表队凭借出色表现摘得桂冠,任航、王彦章获“最佳辩手”称号。
赛后,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刘彤老师总结指出:“辩论赛是学风建设的生动载体,选手们在备赛、参赛过程中深化了对‘治学修身’的理解,更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善学、善思、善言的精神风貌。”参赛学生纷纷表示,通过比赛不仅锻炼了批判性思维与团队协作能力,更深刻体会到学风建设对个人成长和学术发展的深远意义。


本次辩论赛以“小切口”诠释“大主题”,将思想引领融入语言艺术,为学院学风建设注入新活力。未来,学院将持续创新活动形式,引导学子以思辨之力探寻真理,以务实之风践行担当,让“治学修身,教会学成”的学风理念蔚然成风。